这篇内容是我上周在生财捐赠分享的内容,我做了一些修改,变得更加有条理性,也更加适合图文阅读。大概有1万字,比较长,希望你能耐心看完,对于想做垂直知识IP的你一定会有启发。
我是从今年5月初转型为知识IP创业的,在此之前,我也带了10来个人的小团队全国各地跑。实战太累了,身体累,心也累,我就解散了团队,重新来过。
从5月份到11月份,刚好半年时间,我们艰难的走通了从0-1的过程,8月、9月、10月我们每个月都轻松的赚了10来万,虽然不多但关键是做的比较开心。而且事少离家近,也能照顾老人和小孩,这样的工作是我们发自内心要干下去的。我相信未来有可能能赚到50万以上,恢复到我们没有解散团队之前的利润。
我之所以会在生财里分享这个话题呢?其实源于3个原因
1:疫情这3年来,我看到很多人数多多的企业,都熬不住挂掉了,真的很可惜。
在我们这个办公楼里,场地最大的,人数最多的那一间办公室已经换了3个老板了,9月份搬走后,至今还没找到接盘侠来租出去。而像我们这些只有100多个平方的小工作室型的公司,我们这一层有3个,都活的挺好的。
我自己的一些客户群体也是这样,在疫情之下,活的最艰难的就是那些有20家,30家直营机构的老板和一些千人大校的综合体。
在惠州有一家由30多家直营连锁的美术机构,每个月的成本开支在200万左右,前段时间惠州疫情封了近1个月,老板都要疯掉了.....把能搞的信用卡全刷爆,把网贷全借了一遍。
而我们很多听我劝的客户,他们用心耕耘精致一些的社区艺培小机构,其实活的还不错。
所以,有时候创业不见得做大就是好事!小也有小的好,尤其在这个疫情不断的情况下,不确定性非常大!
我一直认为,最爽的生意模式就是把公司做小,把自己当成产品来经营,把自己做成某个细分领域的垂直知识IP,把一个小项目做到极致,把利润做大,才是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的最好办法。
其实现在广州也有疫情,从上个月底至今,我们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待着,但是并不影响我们赚钱。只要一条网线,我们依然可以做直播,可以写作,可以做小红书,可以通过线上训练营陪跑的模式来赚钱。
2:我个人的兴趣和个性使然
我和我老婆一直的想法都是:做一个能够帮助到人的,受人尊敬的有意义的小事业,轻轻松松的赚一点钱!
我相信,有很多人也跟我们这样的,所以才出来那么多教人IP,教人副业,教人私域的大咖出现,有需求才会有供应嘛!
我相信,每个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优势、资源或者兴趣等,去切割一块很垂直的人群,向他们提供一个能解决他们痛点问题的解决方案,从而获得有尊严的收入,这也就是我常说的超垂直的知识IP。
现在知识爆炸的时代,知识不值钱,但是能把碎片化的知识设计成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,能帮客户直接解决难题,拿到结果的人还是很少,这个就很值钱。
我个人感觉未来3-5年,如果大环境没有很好的改变的话,类似于我这种1-5个人的小团队将会大规模兴起,将会如繁星一般散落在中国的各个角落。
垂直类的知识IP,肯定会越来越有市场!
3:我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
我是个70后,今年40多岁了,从2003年开始创业至今快20年,开过工厂,做过电商,也搞过培训,最后变成了现在这样的自己。
我开工厂时,人多的时候有300多人,做到细分类目的隐形冠军,当过阿里巴巴的百强网商,那时候是真的赚了点钱,但每天各种应酬,各种乱七八糟的手段,我真的不开心!
我今年生日时,回顾了我这40多年来,最舒坦的就是现在这个阶段,自由自在,有点钱,也有一定的尊严!
我希望我60岁以后,我也还能继续这样做下去,写写文章,分享一些知识,研发一些线上交付的产品,支持一下客户们做的更好,然后赚点小钱,这就是我想要的退休生活。
我看到身边有很多快60岁的伯伯婶婶们,以前一直在工厂里面做,或者是做某一样的专业工作,退休后那种茫然和焦虑,那种人还没死,但感觉已经被世界抛弃的样子,非常无助和焦躁。
我不希望我60岁后成为这种人,所以我此刻开始就为60岁做准备。
我在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,写书,做课程,打造个人品牌,积累精准粉丝,我相信再过10多年,我在这个市场里仍然是有价值的,而且可能是越来越香......
我的分享分为3个部分展开,第一是定位,第二是做事情,第三是产品变现。希望对想要做垂直知识IP的你有启发。
第一:超垂直IP的定位
我见过很多个人工作室或者副业做IP、做抖音直播、做淘宝电商等等的个体创业者,或者夫妻档。他们从早上10点能干到凌晨3点,每天就是死熬自己,但收入其实也不高,充其量也就是比自己打工高一点点而已,这样真的很累!
我身边也有一些大咖级别的超级个人IP,我看她们就相对比较淡定和悠闲,几乎都是十年如一日的做一件事,定时定点的去做,一年就比一年好!
我和老婆转型以后,虽然这半年来很忙,但我一点都不焦虑,因为我们俩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:
1:我很清楚我的客户群体是谁?
我们的客户群体就是少儿艺术教培和体育培训机构的老板。凡是不是这类人的,我都删除了,我自己加了很多付费社群,很多人都添加我微信,以前我是一概不通过的,现在也只用一个私人号来承载而已。
2:我很清楚我能给这帮客户带来什么改变和结果
客户就算有1000个痛点和需求,但是我们只教他们自己做招生和转化,只解决他们一个最痛的问题,其他不涉及!
有了这2个定位后,我们不会盲目的去做什么恶性的引流和私域裂变。我们只有2个人,真的很难搞什么矩阵,搞什么几十万上百万流量进来的。就算搞来了,我也很难伺候好他们,只会把我烦死!
所以别人不断的在爆粉,而我是持续的删除不是我要的微信好友。从5月份至今,我和老婆两个人把几个手机的1万多校长和老师逐日的删除到现在的4000来人。
我比较理想的状态就是:持续的从公域(抖音和小红书)里进人,但是也经常删除一些不是老板的粉丝,删除一些从不互动的僵尸粉,让我们的粉丝量长期维护在5000人左右,这是我服务的极限了!
如果你也想做一个类似于我这样的垂直知识IP,其实非常简单的,我们理解超垂直知识IP的概念就可以了。
“超垂直知识IP”这个词组包含了3个关键词:
第1个关键词:超垂直
超垂直就是选一个极度细分的领域,你越细分,你就会越精致,吸引的客户就越精准,变现就越容易。
超垂直,在这里面分2种:
第1种细分:细分一类人群
一般来说,人群大体上分2类:
一类是B端的企业主,所谓的To B。
也就是细分到某一个细分行业,例如我很多朋友专做美业的人群,也有朋友专做烘焙店老板的人群,当然也有专门制作游泳馆的等人群,我还见过一个老师傅,20年来一直服务做机械设备的小工厂老板。我自己就是专注于:少儿艺术教培和少儿体育培训这个细分的门店老板。
第二类就是某一类C端的人群,也就是所谓的TO C
例如有专做哺乳期的宝妈的,通过卖各种辅食或者其他产品变现,一些专做大胸女人的大码文胸的,也有专做A杯文胸的平胸女人的。还有专做健身房里的健身阿姨的生意的。
ToB和ToC的人群需求和痛点完全不一样,打造IP的流程和节奏也不一样,甚至引流和变现的逻辑都不一样。
3600行,万千种人群,你随便根据你的特长,资源和爱好进行切割,你都能找到非常聚焦的客户群体。
当你人很少的时候,甚至只有自己的时候,人群越聚焦,就越容易变现,我一个朋友在昆明,专业做高端社交人群的定制茶的,朋友圈就400来号人,但是一年很轻松的进账600万左右。
最后总结一句话:人不在多,有钱+精准就灵!
不要害怕极度垂直了就没客户,中国14亿人口,再细分也能找到属于你的1000个铁杆粉丝。
第二种细分:细分1种技能
细分人群还好说,我见过很多人打造IP最难的就是细分自己的技能,我在上一篇文章也说过,现在的人都很焦虑,都差点忘记了他最热爱的是什么了?搞得什么赚钱就做什么,所以往往很难持续,做垂直IP也就不了了之,成了一个笑话。
要把自己打造成垂直知识IP,一定要做到极度的细分,1毫米的宽度要扎到1公里的深度才有变现的可能。
例如现在很流行“私域流量”这个次,如果大家都叫私域操盘手或者私域教练,其实这样只能服务一些低端的小白用户。但是就有人只做金融圈的私域+IP变现,这样也就会超级精准了,变现的客单价就会很高。
另外还有非常多的行当,例如有专做小红书的,有专做抖音的,有专做视频号的,有专做社群发售的,也有很多人猛搞知乎带货的,3600行,行行都出状元。
但是,你不能每一行都去试一下,这样做,你不死谁死呢?在这个网络精英扎堆的时代,每一个极度细分的领域都很卷,你还想每一行都试一下,每一个项目都蜻蜓点水,根本就提供不了解决痛点的产品,怎么变现?
那么,最佳的定位是什么呢?
我个人的经验就是:细分人群+细分技能
就是例如我这样,把人群细分到开艺术教培的老板,然后再切割一个技能:教他们做招生和转化!这样做,哪怕你只有10个粉丝都能变现!我上过星期起号小红书,其中一个号在只有9个粉丝(其中2个还是我的小号时),我已经变现了几千块了!
我们这一行还有人比我更细分的,例如有一个知识博主,就只做跆拳道馆的地推招生培训,也全网积累了10万粉丝,变现了上千万!也有只做音乐琴行的管理培训的,也赚了很多的钱。
在这个聪明人极度多的时候,你定一个很大的定位,你会做的很累,也卖不起价,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做产品,你不知道讨好谁?
但在互联网世界,你切割一个极小极小的超垂直定位,加上一系列的专业内容输出,用不了三五个月你在这个行当里就是个角儿,赚钱是很简单的事情!
第二个关键词是:知识
我们既然定位为:知识IP,知识博主,那么我们就算要传播知识,靠知识去获客,靠知识去培育,靠知识去变现,这一点我在后面会分享到。
第三个关键词是:IP
我一直是以IP的身份严格要求我自己,言行一致,知行合一,不欺骗客户。
用“用心服务好客户”的近悦远来的理念服务好客户,她们自然而然的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转介绍。我做这一行以来,我统计过,我们87%左右的客户,其实都是靠转介绍而来的,这在这个行当里真的很难找出第二家。
既然是IP,必然要求你不能经常变换,标签定了,人就定了,不能说隔一年什么火了又去做什么,我有一个很厉害的朋友,从2014年至今,一直做微商的成交培训,现在也在广州买了几套房了。
我今天分享的第2个主题是:时间管理和事件管理
自己1个人创业或者夫妻俩创业,遇到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总有做不完的事情.....
怎么办呢?
1:我的选择是:尽量少做事,要做就一次性做彻底,哪怕慢一点,哪怕延长时间。
对我来说,确定做什么不做什么,给所有事情的重要性排序是比怎么做一件事更重要的事情。
要做的事情是做不完的,再请10个人也做不完,我只能做最重要的20%,其他的差不多就可以了,能不做就尽量不做。
但是对于手上做的事情,就铁定要做到120分。因此我在做事时,宁愿把1件事情做精做透,好过做100件70分的事情。
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迭代线下课的PPT,我预计是一个星期的,结果一个星期后,我发现才搞了一半多,又硬着头皮继续搞了4太难,最后出来的效果就特别满意,未来几个月,我就用这个ppt,都不用怎么返工了!
所以我最重要的就是永远谨记20/80法则,我为此在我的电脑屏幕前买了4块提示板,并且在最上方写了一句话:
“我现在可以做那一件事,让其他事情变得简单,或者根本就不必去做”
这句话真的很管用,建议你也时刻记住。
因为我自己是一个思路很活跃的人,我最难控制的就是不让我东搞死搞,我只能靠这些外在的提示,不断的提示我要聚焦要聚焦。
2:选定了事情之后,我们还要分好工,这样才能配合好!
两个2个人做事情,分工非常很重要,必须有商有量,做事件清单,让2个人的事件清单有配合,最终变成一个事情,这样才会不会浪费每一份精力。
我和老婆每月的最后一天,每周一,每天早上我们都会正式的聊聊,然后在白板里把事情清单做出来,然后分工,这个你做,那个我做,什么时候做好!
大体上,我负责的内容是:输出整个知识体系的内容,录视频,做发售型的直播,做公域流量,最后就是讲线下课!
我老婆就每天做简单的社群维护和日常的直播,去跟那些举手的校长一对一聊天(她有耐心,不会怼人),做视频剪辑,和做【招生操盘手复制计划】的1对1陪跑。
我们俩有一个共识,就是坚决不加同事进来。
如果发现事情确实忙不过来,我们要做的不是要去完成这些事情,而是又从20/80法则去想,这件事真的非要做不可吗?不做会不会倒闭?从而减少一些事情,或者把他延后。
甚至前一段时间,在生财里招助理,我们也是进行了几次的讨论,最后还是招了一个相熟的宝妈帮忙做一些费时间的事情。例如剪辑视频,这个无需要动脑,但真费时间。
我们现在过惯了比较舒服的上班状态,如果招1-2个助理进来公司,那么我们每天也得整点陪着他们上班下班,好烦的。
你可能想象不到吧,在我们的办公室里有跳绳,有打羽毛球,乒乓球,还有投篮球,为的是坐的久了,可以起来动一下。
我们现在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:
每天九点半左右走路到办公室,先泡茶,两个人聊聊天,看看今天你要做什么,我要做什么,简单对一下清单,然后她去浇花,我就东摸摸西摸摸,10点钟后,大家分开各自开始做事。
大概到12点半左右,我们走路回家吃午饭,岳父岳母做好饭就会通知我们回家,我住的地方距离办公室就200米左右,走路4分钟就能回到。
吃完午饭睡一下午觉,或者看看电视,大约2点左右到办公室做事情,到晚上7点半回家吃饭。吃饱饭后,有时候我会嫌家里吵,我就到办公室里发呆,喝茶,或者做直播跟校长们瞎聊。
星期天雷打不动的休息日,或者带孩子到附近的儿童公园玩,或者一起爬爬白云山,逛逛商场,全家人喝早茶。
然后我就在书房里看书,发呆!我有7000多本实体书,布置了一个非常舒适的看书环境,我平均每周至少看书10个小时以上。星期天我这一天不干活,几乎不怎么打开电脑。
如果我们办公室加了1-2个人进来,那我们这些都要乖乖的收起来,要一本正经的做个样子给员工看,我勒个去,那也太累了!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状态。
我们看起来很懒散,但其实我们的工作状态是很好的,很投入的。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之谈就是:
很多事情,不返工,不重做就是最高的效率,并不是做得多才是效率。在工作中,我们崇尚的是时间管理和事件管理的结合。
基本上,我会每个月都确立一个比较大的事情,我会用一个星期,2个星期,甚至整整一个月去完成它。例如我研发课件,几乎都是连续10天,每天打开电脑就是做这个事情。现在我还每天花1个小时以上完善课件,改一下字体,弄一下配图等等,就是让他看起来更好看,更合理!
当你选择了做超垂直细分知识IP的时候,你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打工了,更需要的是自律,一定要严格管好自己。对于必须要做的事情,必须要有不将就的精神去完成,这就是我常说的:我们不能做时间管理,但是一定要实行事件管理。
我们都清楚时间管理,也就是什么时间做什么,把24小时切割为1-2个小时做什么,甚至有些超级忙的人,把时间管理到30分钟做什么。
说实在的,我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,把时间切割为一个小时做什么,另一个小时做什么,把我们忙的哟,天昏地暗的,看起来做了很多事,但是每件事都没做好,大半个月下来,累个半死,一样东西都做不好!
后来我就想,这么干下去要吃土了,我就开始给自己定性,一段时间时间里就做一件事,这件事不做完,绝对不做下一件事。把事情做好,做到不返工,一次就做对。
然后我们就给所有的事情列清单,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一律不做,一些很重要的但不紧急的先延后,然后把二三十件事进行排序,一个一个的来。我们发现,当这么做后,每天就很简单了,也不累!
到现在,我们就很简单了,严格做4件事:
就是一个季度完成一件事,一个月完成一件事,一周完成一件事,每天完成3件事。
1:每个季度要完成的事
每个季度最少要更新或者开发一个课程(服务)
2:每个月要完成的事
每个月做一次会员日的课程发售(发售这一天有优惠,其他时间没有),每个月的月中和月底,如果没有意外的话,会在办公室里开线下课。
为了省钱和方便,我把办公室改造成了可以容纳20个人左右的小型会议室。而且20来人的时候,我容易搞定每一个来上课的校长,效果容易出来,见证就好!等未来人数多了,我再重新租一个300平方的办公室,可以容纳50个人以上来上课。
3:每周要做的事
每周要完成2次直播和一次会员群里主题分享,然后在服务的客户种挑一个典型的出来做案例拆解,写成公众号文章发给那些观望的人去看。
4:每天要做的事
每天要完成日更一篇,小红书1篇,视频1篇,看书1小时,用1个小时,建快闪群,随机和10-20个客户聊聊天,我老婆和2个没有付过款的客户聊天。
以上这些都是固定节目,完后了这些事情后,我们其他的时间就随机了,其实还算可以空出好多时间的做其他事情的,甚至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参加广州的一些小型聚会,链接一些其他行业大佬,开拓眼界。
我其实尝试过时间管理的,我和老婆两个人做了一个表格,把时间切为12块,每个小时做什么。唉哟,那段时间,把我们搞得手忙脚乱的,一个事情还没有做完,时间又到了,只能停下来切换到另一个事情,最后忙活了2个星期,累死了,什么成果都没有,样样事情都是做到70分!
我后来果断放弃了这种方式,太折腾人了,把我俩累的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!
为什么1个人或者2个人的时候不能用时间管理呢?
因为1个人或者2个人做事情,要面对的是多元的事情,相当于1个人要做N份工作,如果用时间管理的话,切换来切换去,效率非常低!所以要分清楚轻重缓急,一件事一件事的去完成。
时间管理我感觉比较适合专做某一样事情的员工,他们的工作波动不大,容易这样做,我以前给我的助理文员就是安排的时间管理,几点到几点发朋友圈,几点到几点维护群等等。
因此,在事情多,人力少的状态下,我们2个人就要一件事一件事的去做好,这样我们始终保持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一样,很是充满干劲!
最后,我聊聊第三个话题:超垂直知识IP的产品设计和批量变现
我们的定位是超垂直知识IP,那么“知识产品”的变现就十分重要,我在产品打磨这一点上投入了非常多的时间,因为我太清楚产品决定了我的口碑和转化率以及转介绍率。这是一个关于吃土还是吃饭的问题。
目前我们能赚钱的产品也就是3个,分别为:
线下课2个:分别是3天2夜【机构批量招生转化特训营】和【机构同城私域变现4步密码】,价格都是4980元。
我们每期在15-20人左右,每一堂课下来,我们扣除其他各种成本,最少有6-8万左右的利润。客户上完了第一个线下课,一般都要上第二个课。所以他们是相互承载的。
线上陪跑1个:【批量招生操盘手复制计划】,这个是直接拿结果的。
我们的客户无论上了那个线下课,最后90%以上的概率都会报这个陪跑。【批量招生操盘手复制计划】目前价格是3980元。刚刚我们还开会了,决定2023年1月开始涨价到6980元。没什么原因,是因为这个产品太值了。
我在正常的情况下,每个月会各开一次线下课,每次课就是15-20人之间,线上陪跑和帮扶的就是随时报名随时安排。一个月服务10-15个左右。所以我们月收入10万+是很轻松的事情。
当然,我未来还会持续开发更多适合客户们的服务,帮助他们去赚钱,自己也顺便赚点小钱。我也在我们的事件清单式列出来了,具体都排到明年这个时候了。
在你们设计产品的时候,一定要记住3点:
1:超垂直知识IP的变现产品要尽量单价高一些
不要净搞些一两百块的产品,累得要死也赚不到钱。除非你能卖出一两万分的量,但如果你的定位是超垂直知识IP,又去哪里整那么多人呢?
2:产品之间要相互承载
就是让一个人报完一个再报一个,不要只有一个产品。产品之间要有承接。
我们的客户平均一个人最少要在我这里搞1万元,这样我每个月弄10个客户都有10万了,这就太简单了
3:一定要有一个铁杆粉丝群
这个太重要了,我是近2个月才整明白的。有了铁杆粉丝群,你就等于拥有了一个质量非常好的鱼池,可以持续在里面变现。
我们现在的营销的路径很简单:分为:
公域引流---转微信培育----转初级会员群----在会员群里转其他课程---最后做老带新裂变
第1:引流
主要包含2部分:
1)公域引流
这个目前做的还不是很成功,前段时间都是在搞产品,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每天发点口播类视频同步到视频号、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上,大约积累了5000个左右精准的粉丝。
主要通过赠送一本《批量招生策略》的书籍,引导他们私信我,然后再添加微信进行培育。这半年里没有很刻意的去做这件事,所以粉丝数量不大。
现在我的变现产品打磨完了,我在未来的半年内,重心会转移到公域流量和我个人的IP建设上。最近我一直在研究小红书,一口气就起了3个号,我用了大半个月去研究小红书,我相信这个会有个突破的。
2)老客户转介绍
我这半年里,大部分的业绩都是靠原有的资源和老客户转介绍支撑。关于这一点,我后面会详细讲讲。
第2:会员群培育
我们把人加到微信后,加上这几年积累的好多微信,近2个月,我们就是不断的发圈招募一个初级会员。
我建了一个群,199元的【机构批量增长圈】,不管从哪里来的,我们都会主推这个圈子。
199元,包含6大福利,主要的福利是每周讲一次主题分享,还送1本我写的书籍,送一个按摩的腰垫,在群里还可以做众筹发售,便宜1000-3000元等等,价值感是很强的。
这个会员群我们不赚钱的,目的就是通过一周一次主题分享锁住这帮人,碎碎念的洗他们的脑。2个月以来,这个群变现度极高,只要有几个赚了很多钱的客户见证在里面分享,其他的人就都报名了。
我们的目标是明年这个时候,搞到1000人,所以我其实所有的动作就是做这个群,维护这个群。
第3:会员群里发售
每月月初,我会在会员群里进行1次发售,以前我们会做朋友圈+快闪群的发售,时间流程太长了,而且结果也不可控。太累了,我勒个去!
我有一个特点,当发现一个事情做的太累了又没效果,我就会想办法,后来果然给我想到了一个办法。
现在我们会员群做起来后,我们只做一种发售,就是在199元的会员群里做接龙众筹,接龙的人越多,每个人的价格都越便宜。例如10个人我们就4980元,那有15个人我们就3980元了。所以每次接龙都很快,半个小时左右就搞定一个月的业绩。
第4:排期交付
在月初接龙后,我们就根据接龙的数量开始排课程和安排其他的陪跑交付等的。
第5:老客户裂变
一直以来,我都是把老客户全部变成业务员,我的昵称就是“黄东山-用心服务好客户”。
在我这里,用心服务好客户,真正的含义是这样的:用心服务好,好客户!
我是很用心服务好客户呀,但前提你得是我的好客户呀?
什么是好客户呢?
在我这里,只有帮我做转介绍的,才是好客户!其他的都是一般的客户,最多就叫做大客户!
我和我老婆分工,一般的客户以及没有报名的准客户,我老婆去服务。
我亲自服务给我们做过转介绍的好客户!
他们只要给我做了转介绍,她机构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,我会不仅仅从招生转化去支持他,甚至从机构运营和管理等我都会给他们很多的建议。例如明天上午10点,我就会给一个刚招了600多个精准新生的机构做直播内训,有她这个榜样,她介绍好几个线下课客户给我。
另外,我还有私董会和其他后端的课程,但都是需要老客户通过转介绍新客户获得积分,才能参加的。
而且他们转介绍也很简单,就是开团当团长,然后去给我招199元的会员产品。
当然我有七八个办法会支持他去成团,例如她把她身边同样开艺术机构的校长拉一个群,隆重的介绍我,我给他们群里的人进行分享,然后直接卖199元的会员群,这样每次也能招好几个,都算她的。
然后,等到每个月的月初,我们在群里做发售,她介绍的这几个人只要接龙了,最后众筹成功了,这个老客户就算转介绍成功了。
接龙报名最终的价格,就是老客户的积分,这个积分可以兑换复训,兑换招生陪跑,兑换其他课程以及我的私董会等等。同时,还有10-50%不等的转介绍佣金。
我这段时间有了这些办法,我几乎都不用怎么去管成交的事情。这个月我们把流程跑通后,产品也打磨得七七八八了,最近我也在开始布局公域流量,为明年开始做准备。
你看到这里,也想打造知识IP的话,有一个忠告就是:
一定要把成交和转化率搞定了,再去做流量。
这就是我的超垂直知识IP创业的道路,虽然只有半年多时间,但我相信已经跑通了的,从半年前的咬着牙去转型,到了今天,我总结了,我们有了3个正向的反馈,让我们十分的欣慰:
第一:收入有了正向反馈
我们8月开始,一直到10月份,我们连续3个月的收入都超过了10万+,11月份本来马上要开课的了,但是因为疫情的缘故,暂时推后。
但是由于是双十一,我们陪跑的客户很多,我老婆每天都拿着手机,手把手在微信里带着他们去招生和转化。
我就相对闲一点,完成了必要的事情后,就是不断的琢磨小红书......
我相信,等明年我把公域跑通后,我的线下课可以扩张到50人/次,那我们一个月赚50万左右,是可以做得到的。
第二个点就是,我们这半年来,真正的收获了一些铁杆粉丝和很好的见证
以前我们帮机构做招生时,体验课的费用我们是拿部走的,例如198元的体验课,招100个人,这19800元我是收走的。
现在很多招生团队依然还是这个做法。
说实话,这个做法虽然赚的多,但是我们跟客户之间的感情并没有那么铁,一来我们全国到处跑,流动作战。每周面对的都是不同的机构,做完了就做下一家,没有那么多时间跟他们交流招生以外的事情。我们在他们的心目中,最多也就是一个稍微靠谱实在的招生团队而已。
现在我手把手教会他们自己做招生转化,让她们摆脱了对招生团队的依赖,而且体验课的钱他们自己收,例如还是198元,招100个人,这19800是他自己收,这样一进一出,相差巨大!
他们跟我学习,不但她自己赚的更多,而且她也自己学会了这一套系统,从此不用再依赖任何的招生团队。所以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我们,我们就收获了一批真正的铁粉。而且这种铁粉,我们每个月都会积累20-30个,相信一年之后,我们就会迎来爆发!
第三个点是我最大的收获:我们夫妻俩的感情越来越好了。
我是70后,我老婆是90后,以前聊天总是有代沟,我说她啥都不懂,她说我老古董,搞得我们要么吵架,要么生闷气,大家都烦的要命。
现在我们2个人真正的一条心在做同一件事,第一这件事真的有意义,第二确实能轻松一点的赚钱。她也通过不断的帮助客户,自己也成长得很快,也没有那么累,我们俩都不焦虑了,自然感情就会好很多。
所以这半年来,几乎没怎么吵架,有商有量的,有时候,我们都还有一种当年拍拖的感觉一样。我们会一起读书,一起带孩子和老人家喝早茶,一起学习,一起做一件事,就算每天24小时这样日对夜对,也不觉烦。
好了,我的分享也就到这里了,已经10000多字了,你能看到这里,证明你是一个有耐心的人,而耐心正是做知识IP的成功最根本的,在最后结束阶段,我想说:
时间很快,但人生很长!我们人的生命是时间,而不是金钱,没有必要拼了老命一样去追各种风口,去研究各种各样的平台和赚钱的“技巧”。
其实你还可以有一种选择:
就是踏踏实实的选择好一类人群,选择深入的彻底的学会一种技能,用这个技能去好好的帮助你的精准客户,在一个极度细分的领域里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专家型IP!然后用3年、5年、甚至10年、20年的时间,陪伴他们一起成长。
这个办法是真的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过的很好的。
所以,你也不要太焦虑,看准一条路,每天去为这个方向添砖加瓦,日积月累,终成大厦!